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一份新报告中强调,原油价格下跌对沙特阿拉伯的公共财政产生了全方位的巨大影响,并告诫各大石油出口国做好长期中断预算的准备。
该基金半年财政监测报告显示,过去三年中一直保持巨额预算盈余的沙特阿拉伯如今的预算赤字已经超过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0%,该比例是英美两国在2008-2009年全球经济衰退最严重期间的财政缺口的2倍。
由于原油价格从2012年每桶130美元的峰值一路下跌至如今的每桶不足53美元,其他主要原油出口国——俄罗斯、利比亚、委内瑞拉、科威特、卡塔尔、阿联酋、阿曼以及安哥拉的公共财政也相继出现显著恶化。
该报告称“由于2000年以来的近十年间金属和石油价格达到历史高位,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尤其受益。这为自然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实质性的福利,这得益于其财政收入的大幅提高以及促进经济转型与发展的机会”。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报告显示自2003年油价快速上涨,沙特阿拉伯公共财政不断得到加强。这一全世界最大原油出口国的预算盈余在2012年就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12%,但是在两年后却转变为预算赤字,且占GDP的比例达到3.4%。
沙特的预算赤字预计将在今年达到顶峰,占GDP的21.6%,然后在接下来的五年中,这一比例缓慢下降到占GDP的14%。
其他国家的情况也大同小异。科威特预算盈余曾在2012年达到顶峰,占GDP的34.7%,但是预计到2016年其财政盈余仅占GDP的0.1%。
沙特这一中东王国需要油价达到每桶100美元才能平衡预算,但迄今为止,其仅能依靠消耗巨额外汇储备去填补不断上涨的预算支出以及税收收入下降产生的差额。
尽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沙特阿拉伯的外汇储备将在未来的五年中提供“重要保护”,该国的统治者却已经决定他们不能继续再按照现在的速度消耗金融资产。
该基金表示,这些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需要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时建立战争基金以承受价格下跌的冲击。
IMF表示,近期大宗商品价格下滑“推动国内商品价格波动,并引发持久的冲击,这也意味着大宗商品出口国需要适应一段时间——也很可能进入持续很长时间的低出口以及低财政收入的窘境”。
沙特财政部长阿萨夫(Ibrahim Alassaf)上个月宣布该国将削减开支以应对原油价格下跌,油价下跌已经导致其预算赤字膨胀至1200亿美元。
该基金警告矿产和油气财富枯竭将成为一个“资源诅咒”,其补充道:“这些国家要在消耗多少不可再生资源以创造财富和储存多少金融储蓄以及其他形式资产(比如公共基础设施)之间做出权衡”。
安哥拉预算盈余在2011年达到GDP的8.7%,而也在三年后出现占GDP达6.4%的预算赤字。但是安哥拉还不是最糟糕的,预算恶化最严重国家是利比亚,其不仅有油价下跌的影响,还有国内冲突造成的生产损失。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利比亚曾在2011年预算盈余占到GDP的11.6%,而在今年其预算赤字将猛涨至占GDP的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