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17岁的卫东接替母亲上岗。从那时起,他就与路融为一体了。卫东现在负责省道331盐都区北蒋段4.1公里路面的养护。这段路他来来回回不知走过了多少遍,路上的每一个坑,每一棵树,每一条水沟他都烂熟于心。
日日与路相伴,卫东对自己养护的道路产生了别样的感情。“30年了,我对负责的路段,对这份工作都有了很深的感情,我放不下这份工作。”常年的日晒雨淋,卫东皮肤变得黝黑。他不善于表达,能够表达他内心世界的,只有真挚的笑容和一丝不苟地工作。
以前进行公路养护时,没有现代化的设备和工具,卫东全靠人力铲、挖、挑、提来完成,他的手上、脚上、肩膀上,不知磨出过多少血泡,现在都结成了一层厚厚的老茧。凭着铁锹、扫帚,他不知填平了路上多少个坑洼,扫走了多少杂物。在他养护的路段,树木充满了生机。
卫东常常说,养路人不仅仅要把路管好、养好,还要尽可能地让车辆在路上走好,走得安全。他刚干养路工时,公路路况比较差。一次,一辆拖拉机因为公路上破损的坑塘不幸翻车,司机摔得满脸是血。那次事故让卫东感到,自己的岗位虽然微不足道,但是很有价值,“有了养路工,公路才畅通!”冬季,他深知司机们的难处,就会准备了几套防滑链和沙石袋,以备过往车辆应急之用。
前年6月14日晚,一场突如其来的台风袭卷盐城,吹倒了盐都区公路沿线大量树木和标志牌,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险情就是命令。
一知道台风来临了,卫东就立即赶往管养路段,仔细地进行清查,和工区其他同志一起清除隐患,一直忙到天亮。早上风停了,一夜未休息的卫东,发现一些树木的粗树枝被刮断,树枝却没有完全掉下,还悬挂在树上,如果不将这根树枝砍断,一旦树枝忽然掉落砸到行人,他就用电锯一一清除。
养路工作是一项又苦又累的体力活。工作时,卫东是这样一番模样:晴天灰尘满面,夏天蚊虫叮咬、头顶烈日、浑身是汗,在路面高达四、五十度的气温下,连续清扫路面、清挖水沟;冬天寒风刺骨,手脚都冻僵了。
今年1月28日夜,羊年首场大雪突袭,对车辆出行造成了严重影响。雪情就是命令,次日凌晨5点,卫东冒着严寒上路清扫路面积雪。
天公似乎也故意考验他的耐心和责任心,刚刚清扫完毕,又得进行二次、甚至三次清扫车辆轮胎上遗落的残雪。这样不间断地重复作业,保证了路面的正常通行。
一个夏天,一辆拖拉机从卫东管养的路段经过,10多包鸡屎从车上掉下来,每包都有40多斤。摔破的袋子散落在路面上,鸡屎在闷热的天气中散发出恶臭味。路过这里的车辆和行人,都绕着走,影响了交通。巡查路面到此处的卫东看后,把鸡屎一包一包的清理干净。
“一开始用铁锹铲,后来发现根本不行,只能用手扒、用手拖。” 卫东记得,回家后,他便立即洗澡,“身上一股味道,衣服也洗不干净。”
与一般人总是想干大事、挣大钱相比,养路工卫东的想法非常“另类”--从干上养路护路这个最普通的行当后,也有多次找上门的机遇,可以换个更“光彩”、更有“地位”、收入更高的岗位,但都被他坚决拒绝了。从母亲手里接过养路工具开始,他就没有想过要放弃。
作为一名代表工,卫东的工资是比较低的,现在扣除各种保险,拿到手里的只有1500多元。“养了这么多年的路,虽然眼前工资还是比较低,我相信以后政策会好的。平时领导也很关心我们。” 卫东谈着自己对工作的看法:“我是养路工,我就要爱这行,有责任干好这份工作。”
刚上班时,一天夜里下起大雨,卫东没意识到要及时上路排积水,他负责的路段被冲出一道道雨淋沟。一位老“养护”把他狠狠地骂了一顿,大家用了几天时间才把水毁路段抢修好。有了这个教训后,“雨声就是命令”,无论工作日还是节假日,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卫东都会披起雨衣往路段赶,他所养护的路段再也没有发生过被雨水冲毁的事情。
“对路有感情了,才会拼命地工作。”卫东用最简单的话表达了自己30年的养路情。他已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平凡而又艰辛的工作,并且怀抱着一种乐观、积极的心态完成自己的养路使命。
公路养护不仅是体力活,更是技术活。平日里,修补坑塘、清理边沟、割除路肩杂草等都是养路工的工作范畴。卫东知道自己缺乏专业知识,为了尽快掌握公路养护的专业知识,在技术上有所突破,他拿出一股“拼命三郎”的劲头潜心钻研、努力学习,白天工作,晚上在家给自己“充电”。功夫不负有心人,卫东终于在理论与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护路、养路方法,自己也成了该站“一路阳光”服务班组的一名技术能手。
为了减少陡坡和急弯路段事故,卫东对辖区内公路实行分段分级别养护,把养护重点安排在“急弯陡坡”上,做到勤检查、勤排水、勤清扫、勤修补,不断提高养护质量。30年来,他管养的路面质量在全区一直处在前茅。
在卫东的眼里,工作不仅为了保障生活,还是一种责任、一种享受。养路虽苦,但觉得更多的是养路的乐。卫东说,当看见过往司机脸上笑容的时候,曾经的苦也变得很甜。( 来源: 中国公路网 作者:仇金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