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油价下调的趋势或依然延续。7月14日,历经13年的伊朗核谈判达成协议。拥有全球10%原油储备的伊朗重归国际市场。消息传出后,14日纽约原油期货8月合约报每桶51.15美元。
油价下跌为油品升级打开了“提速”的时间窗口。国家发改委近日透露将抓紧启动第六阶段汽、柴油国家标准,力争在2016年年底颁布,并在2019年实施。
国家标准委近日明确表示,车用汽柴油国五标准的全国实施日期将提前至2016年底,比国务院原制定的油品升级时间表缩短1年。
炼厂或再被“抄底”
针对油品国五标准时间表提前,大型油企纷纷公开表态,将加快油品升级。然而据统计,目前近八成地炼企业尚不具备国五汽油生产能力,且炼油亏损严重、资金紧张,开工率一直维持在40%的低水平。 河北省石油业商会
相对于主营炼厂有稳定的油源、先进的工艺和大型装置,地方炼厂的原料大多是燃料油或劣质原油,这些原料加工成清洁油品的出产率大大低于低硫原油,相应地成本自然会高于主营炼厂,直接影响其盈利能力。另外,部分地炼的装置配套也跟不上国五标准要求,如果全国都强行升级,这些炼厂可能面临退出风险。
“油品升级对炼厂是一个门槛,规模大的地炼企业之外,很多小地炼要么转型,要么被淘汰。”隆众资讯分析报告也指出。
据了解,国内炼油龙头中石化已有70%汽油产能和40%车用柴油产能达到国五标准,已向北京、上海等7省市提前供应国五油品,下一步将实施33个国五油品升级项目,要求所属炼厂比国家规定早3个月完成升级项目。而中石油则计划2015年底前实施10个升级项目,使13家企业具备国五汽柴油生产能力,2016年底前安排22个项目,使全部炼厂都具备国五生产能力。与两位“老大哥”相比,中海油炼油产业起步较晚,但产能主要来自其全新投产的惠州炼化,其产品2014年就已100%达到国五标准。
近期针对山东省60余家地炼企业的调研发现,目前具备生产国五汽油能力的厂家为13家,占地炼厂家的22%;具备生产国五柴油能力的厂家为4家,仅占地炼厂家的6.7%。这意味着,近八成山东地炼尚不具备国五汽油生产能力。 内容来自河北省石油业商会
中国石油大学中国油气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表示,近期,随着国家对民营企业进口原油使用权的放开,将使得具备规模优势的地炼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不过油品升级改造上的巨额投入,仍将是限制地炼升级脚步的一座大山,而油品升级的全面提速也势必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集团公司以及风险投行已经增加了与地方炼厂的接触,意图通过兼并收购或者投资控股等方式抄底进入炼油行业。在资金紧张的背景下,一些地炼人士表示,在一定条件下同意外来资金进入控股甚至并购。
据悉,山东淄博地区已有相关炼厂完成51%股权转让,获取大量资金支持以完成炼厂装置全面改进和保障稳定优质油源。不排除未来重现2010年前后,国内石油巨头抢购地炼的格局。
“升级”难背后,定价机制待完善 本文来自河北省石油业商会
尽管油品升级已是大势所趋,然而却也有企业认为,如果不能从销售中得到“补偿”,企业主动升级的动力不足。
“包括京博在内的不少地炼企业都有能力生产高品质的油,但我们不会去生产。”京博石化总经理栾波一语道破天机。他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一方面是高品质汽油需求少,另一方面,生产高标准汽油投入较大收益较少,油价并没有体现出高标准油品的价值。”根据国家能源局估算,2014~2017年,全国主要炼油企业需要共投入将近2000亿元进行油品质量升级改造。 本文来自hebbccpi.com
然而,在2012年起实施的成品油定价新机制中,并没有体现出优质优价的鼓励方向。直到2013年9月23日,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关于油品质量升级价格政策有关意见的通知》中,决定对油品质量升级实行优质优价政策——各地车用汽、柴油质量升级至第四阶段每吨分别加价290元(约每升0.21元)、370元 (约每升0.32元);2017年底后升级至第五阶段时每吨分别加价170元和160元。这其中,按照国家发改委的估算,企业约承担三成左右成本提升。
与成本提升相对应的,是各地对于油品升级的监管尺度不一。以以国三标准执行为例,国三汽油标准是2006年12月发布,规定过渡期至2009年底。然而在执行过程中,有不少城市直到2012年才完成升级。在我国,每一次国标升级都存在不同标准油品并存市场的现象,这大大滞后了国标的全面实施。
油品加价容易,升级难。有业内人士看来,正是由于难以通过油价转嫁全部成本,石油公司缺乏升级动力,造成国内油品标准升级缓慢。 copyright 河北省石油业商会
“目前主要问题是成品油价格机制中油品升级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理顺,只要国家没有紧迫要求,无论是主营炼厂还是地方炼厂都缺乏主动升级油品质量的积极性。”安迅思能源总监李莉说。
“没有一个顺畅的成本转移机制,不利于油品质量升级,”中石油集团专家对记者表示,在欧洲,除了德国外,各国政府都没有补贴成品油价的传统,因为当地已建立了完全市场化的机制,成本很容易转嫁。
在他看来,欧美国家一般在汽车排放标准发布的几年前就发布了油品标准,在市场化机制形成以后再升级油品,通过市场供需形成的价格自然会覆盖成本。而国内则正好相反,在汽车排放标准发布5年后,油品标准依然“只闻人声、不见人影”。
对此,中投顾问分析师宛学智认为,在油品升级的问题上,首先政府应当出台刺激油企升级的财税政策,对低硫、低污染的油品实行降低税收的措施;其次对现有的油品定价机制进行进一步调整,逐步实现油价的市场化和自主化,促使油价更加全面准确地反映成本和供需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