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油价变化与中国原油进口量几无关系
从近期油价变动情况看,5月初至今油价波动幅度为6.4%,远低于2月、3月、4月的11.13%、18.34%和21.35%的波幅。这3个月间,中国原油净进口量持续增加,而国际油价大幅震荡,在3月17日油价见底每桶43.36美元后就一路攀升。进入5月,中国原油净进口量大幅萎缩,但此时国际油价却在小空间内横盘整理。这一事实已显示,当下国际油价与中国原油净进口量的增减没什么必然关系(见图)。 本文来自hebbccpi.com
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后,美国实施了一系列货币量化宽松举措,在经济刚刚出现一丝曙光时,2014年7月,欧元和日元相继实施量化宽松政策,逼着美元升值,使美元购买力增强,结果使国际油价从每桶115美元大幅下跌到43.36美元。其间,国际油价与美元汇率有着显著的负相关性,今年5月份的相关性达到 -0.76。而3月至5月国际油价与美元汇率呈现高度的负相关关系,系数达到-0.88。
河北省石油业商会
为了摆脱被动局面,美联储反向改良了原扭转操作(OT)的策略,从2月下旬开始不断抛售中期债券,购进91天至1年期的短期债券,增加市场的流动性以抗击欧元和日元的量化宽松。这使美联储至今持有短期债券量达到1295.67亿美元,是2月初的26倍,改变了市场投资与融资的配置关系,推升了长期债券的收益,进而压低了美元汇率,降低了美元实际购买力,国际油价开始上涨。进入5月后,美元汇率、美债利率和美元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流速、流量以及方向等参数共同促成了国际油价在窄幅轨道中的走势。
由此可见,国际油价与中国原油需求相关性极低,即使目前用数模研究也没找到必然的因果关系。因此,需要客观理性地看待中国原油净进口量的变化。
大宗商品进口量总势趋减
除了石油,纵观近期国内其他大宗商品国际贸易状况不难发现,煤炭、铁矿石、铜、钢材等工业原材料的进口总量环比或同比都在下降,其中煤炭环比和同比分别下降28.6%和38.2%。可见,我国大宗商品进口量下滑不是单一产品或产业发展的问题,而是我国经济避免进入中等收入陷阱而主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必然选择。
此前的宏观经济背景是,为了应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央行大量投放货币(以新增贷款为例),基础建设上投资超出实际需要,工业产品迅速过剩。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中不难发现,2009年以后,新增贷款与国内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系数为-0.717,这说明此期间新增贷款的使用效率不高,并过快推升了新房价格;另一方面,2009年7月至2014年5月财政收入与新增贷款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系数达0.71,进一步降低了贷款的使用效率。
同时,尽管大力发展汽车工业,拉动了国内制造业的快速升级,但我国经济也过早地进入对石油依赖的战略困境中。石油安全成为制约经济发展重要环节。因此,近一个时期,我国进行的一系列产业结构调整、开出负面清单、环境治理等大的举措,在开放市场,推进提高工业产品附加价值、降低能耗与减少污染排放等方面进行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包括煤炭、原油在内的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势必会逐渐减少或保持低速增长。